兩年的軍營生活把劉澤海磨礪得更加穩重富有責任心,軍旅在時光變遷中彌漫著青春的氣息,戎裝在光影斑駁中訴說軍人的擔當。
劉澤海,男,1993年11月1日出生,2012年考入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室內設計專業,在校期間尊敬師長、團結同學,積極參加社團活動,2012年下學期擔任創業就業協會副會長,同時積極參與班干部競選,大一期間擔任班長一職,大二期間任團支書一職。他嚴格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,做好模范帶頭作用。平時妥善處理好班級工作與學生會工作之間的關系,在思想、學習、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。
劉澤海一直有“踏上艦艇,走向深藍”的夢想,在了解到大學生參軍入伍的相關政策,和家人商量后,毅然走進部隊這個大熔爐鍛造自己、奉獻自己。2014年7月,通過思想政治考核、身體素質檢查、心理素質測試等層層選拔,劉澤海最后幸運地被駐港部隊選中,成為一名光榮的駐港兵。離開家鄉雖有千般不舍,但好男兒志在四方,作為大學生參軍入伍盡自己的義務是理所應當,離別時,母親堅定的眼神中既有不舍也有光榮,這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。在部隊期間,劉澤海始終堅持吃苦耐勞不斷進取,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,在取得榮譽的同時也獲得部隊領導的認可。
追求夢想獻身國防
在部隊這個大熔爐中,通過每天學習訓練,他在思想和形象方面都得到了蛻變,劉澤海始終有一顆不服輸的心,在平時訓練中,負重五公里越野跑中總是拼盡自己全力勇爭第一;訓練之余利用大學期間學校傳授的專業知識為連隊出板報,每次的板報也都能得到領導和戰友的認可;在中環軍營執勤任務中,始終保持形象一流,警惕性高,榮獲香江“五星級哨兵”的光榮稱號;在執行階段性任務中,成績突出,表現優異,被評為“先進個人”;2016年9月,獲得“香江衛士”銅質榮譽章。兩年的軍營生活把劉澤海磨礪得更加穩重富有責任心,軍旅在時光變遷中彌漫著青春的氣息,戎裝在光影斑駁中訴說軍人的擔當。
新兵進駐香港分兩批,第一批在新兵訓練三個月后,第二批將在港外訓練滿一年后才能進駐香港,在港外訓練的三個月中,因劉澤海表現優異,訓練刻苦且訓練成績良好,光榮地被部隊安排第一批選送進港,在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灣駐港部隊總部大廈服役。一國兩制的香港當時形勢嚴峻,駐港兵則代表了國家的形象,他們在平時的著裝、訓練、學習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和規范,在這樣嚴格的管理下,劉澤海不僅學會了粵語,也學會了格斗、抓捕等多項技能,同時了解和掌握了更多香港歷史文化知識。經過這兩年的蛻變和成長,劉澤海除了收獲到情比金堅的戰友情,無堅不摧的軍人毅力和意志,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了部隊給予自己的肯定。
全面鍛煉團結友愛
回顧在學校期間,劉澤海在四川農業大學2013年學生暑期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活動中帶領團隊表現優異,被評為校級“先進個人”。
活動前的人員組織安排,制定計劃,統一人員意見,調動人員積極性,都是一大難題,最終在充分的準備和溝通下,他把一個個問題逐一攻破,順利的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,通過大家齊心協力,共同想辦法克服每一個困難,戰勝每一次挑戰,實踐中一起同甘共苦,增進了大家的感情、同學之間的友誼。對劉澤海來說,他收獲到的不僅是社會經驗,更得到了個人能力的提升,包括管理能力、溝通能力以及對待事情的處理能力,同時吃苦意識和擔當意識也深深地刻在了他骨子里。
平時在班級里,劉澤海和同學相處得十分融洽。生活中他面對同學遇到的困難,會毫不猶豫地伸出自己的援手,也養成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習慣。平時生活中他能真誠地指出同學的錯誤缺點,也能夠正確地對待同學的批評和意見。不會因為同學的誤解和批評而耿耿于懷,而是誠懇地接受,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。劉澤海在生活上十分儉樸,從不鋪張浪費,也從不亂花一分錢。但是,只要哪個同學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難,他都能力盡所能的幫助解決。
積極進取堅定信念
劉澤海大一通過班會競選擔任班長一職,大二擔任團支書一職。任職期間,他成功組織班級各類大小活動,在小班拔河比賽中取得第二名,在小班籃球比賽中躋身前三,通過各種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情誼,增強班級凝聚力。在2013年雅安地震中,他協助班主任及學院老師搭好帳篷,有序組織安頓班上同學住處,安撫部分因地震而恐慌、情緒低落的同學。管理班級日常事務之余還積極組織演講比賽、辯論賽等活動,這不僅提高了他的管理與組織能力,還學會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。他始終以“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”為宗旨。真正做到為同學服務,工作中大膽創新,虛心向別人學習,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,做到有錯就改。積極團結班上同學,共同為創建優秀班集體而努力。
2016年9月,劉澤海帶著優秀退伍老兵的榮譽回到了校園,繼續他未完的學業。回到學校后,他更加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,由于同學的推薦加上在部隊期間的學習,他在思想政治方面得到了黨組織的認可,在2016年10月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,劉澤海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,不斷探索,提高個人能力,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。(四川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供稿)